Apple 发表于 2015-4-10 15:52:42

WWW:World Wide Web 世界万维网

WWW:World Wide Web 世界万维网

WWW是世界万维网的缩写,英文全称“World Wide Web”,亦称“Web”、“WWW”、“'W3'”,中文名字为“万维网”、“环球网”、“全球资讯网”等,常简称为Web。分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端。WWW可让Web客户端(常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端上的页面。 WWW是一个由许多相互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系统,通过互联网访问。在这个系统中,每个有用的事物称为“资源”,且有一个全局“统一资源标识符”(URI)标识;这些资源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送给用户,而后者通过点击链接来获得资源。
1989年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工作的蒂姆,出于高能物理研究的需要发明了万维网。4年后美国网景公司推出了万维网产品,顿时风靡全世界。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2004年04月15日在芬兰埃斯波市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指定现年49岁的蒂姆·伯纳斯·李为“千年技术奖”这一全球最大技术类奖的首位获得者,并颁发给他100万欧元的奖金。别人都是实至名归,蒂姆15年后才名至实归。
很多人说蒂姆太傻,放弃了成为超级富翁的机会;但蒂姆不这么想,他认为对软件的专利保护已危及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核心精神。“问题是,如果有人正在写某个程序,这时后边来了一个人,瞥了两眼就说‘喂,不好意思,你写的程序里从35句到42句我已申请了专利’。这无疑伤害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如果你认为计算机能做到某件事,就要把这种想法写成计算机程序从而实现它。这就是许多伟大的技术发展的灵魂所在。
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生活就得顺其自然。
WWW(World Wide Web)简称3W,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方便利用Internet进行通信、交流信息、查询信息。
WWW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基础之上。WWW以超文本标注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能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一致的用户界面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W3C是万维网联盟的缩写,英文全称“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又称W3C理事会。
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宣布成立W3C万维网联盟。万维网联盟的创建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
万维网并不等同互联网,万维网只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之一,是靠互联网运行的一项服务。
20世纪40年代,人们梦想能拥有一个世界性的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中,信息不仅能被全球的人们存取,且能轻松链接到其他地方的信息,使用户可方便快捷地获取重要信息。
万维网中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1960年的几个项目。譬如:泰德·尼尔森(Ted Nelson)的仙那都项目(Project Xanadu)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Douglas Engelbart)的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在其1945年的《和我们想得一样》论文中为微缩胶片设计的“记忆延伸”(memex)系统。
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才华横溢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其《编织网络》著作中解释道:也曾一再向这两种技术的使用者们建议它们的结合是可行的,但却没有任何人响应他的建议,最后只好自己解决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系统:统一资源标识符 URI。
最早的网络构想可追溯到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我们使用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还包括伯纳斯·李在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一些构想。
1989年0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ENQUIRE且描述了一个更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Robert Cailliau)合作提出了一个更正式万维网建议。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圣诞假期,伯纳斯·李制作了网络所需的所有工具:第一个万维网浏览器(同时也是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服务器。
1991年08月0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贴了万维网项目的简介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的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
1993年0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Gopher宣布不再免费,造成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向万维网。
1994年06月北美的中国新闻计算机网络(China News Digest),即CND,在其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上将World Wide Web 称为“万维网”,其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也是以 WWW 开始。之后,这一万维网名称被广泛采用。在中国台湾,“全球资讯网”则是比较直接的意译。
1994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宣布成立W3C万维网联盟。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蒂姆·贝尔纳斯·李是万维网联盟(W3C)的领导人,这个组织的作用是使计算机可在万维网上,在不同形式的信息间更有效的储存和通信。
万维网使全世界的人们以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相互交流。相距遥远的人们,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们可通过网络来发展亲密关系或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华,甚至改变他们对待小事的态度及精神。情感经历、政治观点、文化习惯、表达方式、商业建议、艺术、摄影、文学都可以以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低投入实现数据共享。尽管使用万维网仍要依靠存在自身缺陷的物化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方式不是使用人们熟悉的方式;譬如:图书馆、出版物那样实在的东西。因此信息传播是经由万维网和英特网实现,无须搬运具体书卷或手工或实物复制而受限。且数字储存方式的优点是:可比查阅图书馆或实在书籍更容易有效率地查询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可比通过事必躬亲地去找,或通过邮件、电话、电报或其他通讯方式去找,更快速地获得信息。
万维网是人类历史上最深远、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可使用户以和分散于这个行星上不同时空的其他人群相互联系,其人数远远超过通过具体接触或其他所有已存在通讯媒介的总和所能达到的数量。
由于万维网是全世界性的,有些人认为它将培养人们全球范围的相互理解。万维网能培育人们的相互同情和合作,但也有可能煽动全球范围的敌意;甚至给那些善于煽动人们偏激情绪的政客和压制人民的政权,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强大力量。Internet地址Internet地址又称IP地址,它能唯一确定Internet上每台计算机、每个用户的位置。Internet上主机与主机之间要实现通信,每台主机都必须要有一个地址,且这个地址应唯一,不允许重复。依靠这个唯一主机地址,就可在Internet浩瀚海洋中找到任一主机。

超文本、超链接超文本(Hypertext)要通过网页浏览器(Web browser)才可显示。网页浏览器从网页服务器取回称为“文档”或“网页”的信息并显示,通常显示在计算机的显示器上。人们可跟随网页上的超链接(Hyperlink),取回文件,甚至可把数据发送给服务器。顺着超链接的操作行为又称浏览网页。把相关数据集成到一起,就形成了网站。
超文本是把一些信息根据需要连接起来的信息管理技术,人们可通过一个文本的链接指针打开另一个相关文本。用鼠标单击超文本中带下划线的条目,便可获得相关的信息。网页的出色之处在于能把超链接嵌入到网页中,使用户能够从一个网页站点方便地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网页站点。
超链接是WWW上的一种链接技巧,它可内嵌在文本或图像中。通过定义好的关键字或图形,单击某个图标或某段文字,就可自动连上对应文件。超链接在浏览器中显示通常带下划线,而图像超链接是看不到下划线的;如将鼠标悬停于图像上,鼠标指标通常会变成手指状(文本超链接也会如此)。
网页、网页文件和网站网页是网站的基本信息单位,是构成WWW的基本文档元。它由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及链接组成,由HTML标准格式编写,通过链接实现与其他网页或网站的关联与跳转。HTML标准定义了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形式。
网页文件是用HTML标准编写的,可在WWW上传输,是能被浏览器识别显示的文本文件。其扩展名为.htm和.html。
网站由众多不同内容的网页构成,网页的内容可体现网站的全部功能。通常把进入网站首先看到的网页称为首页或主页(home page),譬如:新浪、网易、搜狐就是国内比较知名的大型门户网站。

HTTP协议HTTP是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缩写,即超文本传输协议,规定浏览器和服务器如何进行相互交流。 顾名思义,HTTP会提供访问超文本信息的功能,是WWW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HTTP协议是用于协作超文本信息的系统、通用、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协议。通过扩展命令,它可用于类似任务,譬如:域名服务或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系统。WWW使用HTTP协议传输各超文本页面和数据。
HTTP协议会话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01、建立连接客户端浏览器向服务端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服务端给出响应就可建立连接了。
02、发送请求客户端按照协议要求通过连接,向服务端发送自己的请求。
03、给出应答服务端按客户端要求给出应答,把HTML文件结果返回给客户端。
04、关闭连接客户端接到应答后关闭连接。

HTTP是基于TCP/IP的协议,它不仅要保证正确传输超文本文档,还要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一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HTTP协议使用GET命令向Web服务器传输参数,获取服务器上的数据;类似命令,包括:POST。
HTTP协议将用户的数据,包括用户名和密码都明文传送,具有安全隐患,容易被窃听;对于敏感数据的传送,可选用具有加密功能的HTTPS(Secur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
FTP协议FTP是Internet中用于访问远程机器的一种文件传输协议,它使用户可在本地计算机和远程计算机间进行有关文件的操作。FTP协议允许传输任意文件,并允许文件具有所有权与访问权限。也就是说,通过FTP协议,可与internet上的FTP服务器进行文件的上传或下载操作。
和其他Internet应用一样,FTP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分客户端FTP和服务器端FTP,客户端FTP启动传送过程,而服务器FTP对其做出应答。在Internet上有一些网站,它们依照FTP协议提供服务,让网友们进行文件的存取,这些网站就是FTP服务器。网上的用户要连上FTP服务器,就得用到FTP客户端软件。通常Windows都集成有FTP命令,这实际就是一个命令行的FTP客户端程序,另外常用的FTP客户端程序还有CuteFTP、Leapftp、FlashFXP 等。
万维网、互联网、因特网因特网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最初名为“阿帕网”(ARPAnet)是一个军用研究系统,后来又成为连接大学及高等院校计算机的学术系统,已发展成一个覆盖五大洲150多个国家的开放型全球计算机网络系统,拥有众多服务商。
普通电脑用户只需一台个人计算机,再用电话线通过调制解调器就可和因特网服务商连接,进入因特网。但因特网并不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络。譬如:在欧洲,跨国互联网络有“欧盟网”(Euronet),“欧洲学术与研究网”(EARN),“欧洲信息网”(EIN),在美国还有“国际学术网”(BITNET),世界范围的还有“飞多网”(全球性的BBS系统)等。
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就可知道大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和小写的“internet”(世界语为“interreto”)所指的对象是不同的。当所说的是上文谈到的那个全球最大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使用的互联网络时,就称它为“因特网”或“国际互联网”,虽然后一名称并不规范。在这里,“因特网”是作为专有名词出现的,因而开头字母必须大写。但作为普通名词使用时,即开头字母小写的“internet”(“interreto”),则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个大型网络。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这样的网络系统可通称为“互联网”。这也就是说,因特网和其他类似的由计算机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大型网络系统,都可算是“互联网”,因特网只是互联网中最大的一个。《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互联网”和“因特网”所下的定义分别是“指由若干电子计算机相互连接而形成的网络”和“全球最大的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由美国ARPA网发展演变而来”。
Internet是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不同计算机网络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网络。因此,有人称之为网络的网络,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手机 (3GHZ) 等。
Internet采用超文本、超媒体的信息组织形式,将信息链接扩展到整个Internet上。用户利用WWW不仅能访问Web Server上的信息,且还可访问FTP、Telnet等网络服务。因此,WWW已成为Internet上应用最广和最有前途的访问服务,在商业范围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万维网是无数网络站点和网页的集合,它们构成了因特网的最主要部分(因特网还包括:电子邮件、Usenet、新闻组)。万维网实际上是多媒体的集合,由超链接连接而成。通常,我们通过网络浏览器上网冲浪时,就是查看万维网的内容。
WWW(World Wide Web)简称3W,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方便利用Internet进行通信、交流信息、查询信息。
WWW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基础之上。WWW以超文本标注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能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一致的用户界面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客户端
客户端是一个需要某些东西的程序,而服务器则是提供某些东西的程序。客户端可向许多不同的服务器发出请求。一个服务器也可向多个不同的客户端提供服务。一般情况下,一个客户端只与某个服务器进行对话。通常,服务器是等待客户端发送请求的自动程序。客户端作为某个用户请求或类似于用户的每个程序提出的请求。协议是客户端请求服务器和服务器如何应答请求的各种方法的定义。WWW客户端又可称为浏览器。
WWW客户端通常包括:IE、Firefox、Safari、Opera、Chrome、等。
Web客户端的主要任务是:01、协助制作请求(通常在单击某个链接点时启动);
02、将请求发送给某个服务器;
03、对图像进行解码,把HTML文档和各种文件传递给相应"查看器"(Viewer),把请求所得的结果显示出来。
查看器是一个可被WWW客户端调用而呈现特定类型文件的程序。当声音文件被WWW客户端查阅并下载时,它只能用某些程序(譬如:Windows下的"媒体播放器")来"查看"。
通常,WWW客户端不仅会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还会向其他服务器(譬如:Gopher、FTP、news、mail)发出请求。

服务器服务器具有以下功能:01、接受请求;
02、检查请求的合法性,包括安全性屏蔽;
03、针对请求,获取并制作数据,包括Java脚本和程序、CGI脚本和程序、为文件设置适当MIME类型,对数据进行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
04、审核信息的有效性;
05、把信息发送给请求客户端;
06、如服务器不用80号端口,而用其它端口 (譬如:8080) 等待用户连接。此时,WWW将失败,客户端需更改连接端口;
07、有些机构的网关具有网址过滤功能,以禁止访问某些网站,就会导致访问失败。此时,可用代理服务器访问被禁止网站。
工作流程
当访问万维网上的网页或其他网络资源时,通常需先在浏览器上键入想访问网页的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或通过超链接方式链接到相应网页或网络资源。这之后的工作就是解析URL服务器名,分布于全球的因特网数据库域名系统会解析域名,并根据解析结果决定进入哪个IP地址(IPaddress)。
接下来的步骤是向那个IP地址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一般情况下,HTML文本、图片和构成该网页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会被逐一请求并发送给用户。
网络浏览器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HTML、CSS和其它接收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内容,加上图像、链接及其他必要资源,显示给用户。之后,就看到了请求“网页”。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德云社区 整理,原文来自网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WWW:World Wide Web 世界万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