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日至8日A股停牌企业明细一览 停牌利弊风险分析
2015年7月1日至8日A股停牌企业明细一览 停牌利弊风险分析A股市场风雨突变,截止发稿,周三A股市场共有1429家上市公司停牌。两市停牌股票占比超过50%,分析人士认为,此规模的停牌潮A股历史罕见。
近期发布停牌公告的公司数量一览表
#日期数量
016月29日9家
026月30日26家
037月1日17家
047月2日17家
057月3日51家
067月6日60家
077月7日203家
087月8日预计超过600家
至于停牌原因,很多上市公司公告多以“筹划重大事项”等原因一笔带过。A股保卫战下,上百家上市公司不约而同的停牌背后,到底有哪些不得已的理由?
理由一:基金卖出保命 拖累“优质抗跌股”跌停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腾讯财经采访时透露,目前上市公司大面积停牌带来连锁的负面效应:私募基金持仓风格从激进变为保守,公募基金遭赎回压力,只能卖出尚未停牌的股票保命。这也直接导致今天多股跌停。在非理性的挤兑行情之下,多家公司只能无奈选择停牌。
在风雨之中,不管是私募还是公募,在被迫出售股票之时,变成了被动的做空者。
私募的风格已经从激进变成了保守。广发证券今日公布的调研结果显示,与一个月前相比,私募投资者的仓位配置发生了变动,一些今年初才成立的私募,为了尽快争取第一次的分红提成,以便在熊市中活得更长,而在上个月选择了比较激进的持仓结构。然而,仅仅一个月之后,这些私募仍然没有拿到分红提成,但却在周初就大幅降低了仓位,甚至全部卖出。广发证券总结:在目前的环境下,很多乐观投资者也被逼成了“做空者”,加剧了市场向下调整的幅度。
公募的日子更不好过。由于公募基金行业产品净值普遍下挫,一些公募基金在业内的排名虽然没有受到股灾的太大影响,但近期却不断出现基金赎回。
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透露,大面积股票的停牌,事实上已使基金的相应部分仓位被锁死,还使一些新近成立的新基金无法在短期内按照原有步骤逐步购入这些股票。在本周的“跌停潮”中,上半周本来还有一些“优质抗跌”的股票,但是随着赎回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公募基金只好卖出仅剩的还有流动性的股票,结果把这些“优质抗跌股”也活生生地打在了跌停板。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基金赎回的制度性缺陷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赎回压力下的裸做空,对原来已经发生股灾的大盘压力更大了。而且这个机制还有一个效应,就是劣币逐良币类似的,会让好股票跌的更多,因为在赎回的压力下机构需要现金流,只有好股票有人买,机构能够抛出,结果就是好股票反而可能跌的更多。因此在股灾之下,是泥沙俱下,好股票也不能幸免的。”
理由二: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成为“杠杆”炸弹
如果不及时停牌,多家上市公司面临的股权质押风险将成为一颗“杠杆”炸弹,随时可能会被引爆。
腾讯财经采访获知,当前很多企业老板是通过以股票的价值为抵押,从银行贷款来为扩张融资的。这些贷款的条款通常要求企业老板,在股价快要跌至贷款的未清款项以下时增加抵押品。
沪市迎来自199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三周的时间里暴跌29%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都即将面临上述问题。据《证券时报》统计,今年以来,随着股指飙升,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在不断增加,576家公司股东累计质押所持有股份1244次。
《证券时报》报道,假定质押率为30%,预警线150%,那么一旦股价质押后跌幅超过50%,股价即逼近预警线。在年内质押股权公司中,全筑股份等37家公司股东质押股权后,股价跌幅超五成。有分析认为,随着股市暴跌,如果一些股票再不停牌,很多大股东的股票质押和增发盘就要被平仓。
谁来拯救这些公司?业内认为,目前的情况下,政府出手救的只有蓝筹股,对全市场2700多家公司来说,能分到这部分资金的,只有那极少数大块头。因此,部分公司已经开始出招自救,暗助股东渡过难关,手段从高管增持、员工持股、回购计划乃至停牌。
例如:先锋新材在股价连续大跌后,于6月30日宣布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现已确定为,由其控股子公司参与收购澳大利亚圣·凯迪蒙公司100%股份的公开竞标。作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卢先锋还特别承诺,如本次收购竞标失败,将由其承担与本事项相关的全部费用。随着先锋新材停牌、股价“强行止跌”,其前期质押股权触及警戒线的压力也大大减缓。
理由三:持股成本是员工持股的最后一道防线、内部压力大
当前快速而持续的下跌,不仅打乱了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节奏,也使刚刚完成建仓的员工持股计划普遍出现亏损。据上证报资讯统计,6月1日至今,两市合计有23家公司披露完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购买,其中20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已处于浮亏状态,少数公司的亏损比例更是超过40%。有市场人士认为,“亏谁也不能亏自己员工”,员工持股计划的成本可以作为二级市场投资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的大幅浮亏主要与大环境有关,也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参照。
据统计,6月以来完成股票购买的23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中,目前仍能维持账面盈利的公司仅有三家,分别是泰尔重工、飞马国际和安利股份,其中前两家已分别于7月2日和7月3日即申请停牌,躲过了近两天的调整,安利股份的员工持股计划于7月3日完成买入,购买均价12.90元每股,最新股价13.69元,目前有5.6%左右的浮盈。其他20家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则全部处于浮亏状态,亏损比例在4%至44%之间。
有券商人士认为,这些员工持股计划被深套的公司,未来应该有更强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以减缓内部压力。“亏谁也不能亏员工啊!员工持股计划的本意,是让员工通过持股来分享上市公司成长,如果让员工长期套牢在里面,肯定达不到激励的效果,甚至还会有负面效果。”
据《上证报》报道,员工持股计划普遍存在杠杆,且多由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担保,这也加大了公司在被套牢之后的压力。由于杠杆效应以及借款利息的支出,从账面上看员工的亏损比例吓人,“如果是1:2的杠杆,亏到30%以上,员工的本金事实上已经没有了,这个对员工积极性的打击也不能不考虑。”
市场持续大跌,使得前期相对成本收益屡创新高的员工持股标的也出现大幅回调;甚至出现了多只个股跌破员工持股成本。建议从几个角度筛选跌破成本的员工持股标的:第一、杠杆高低;第二、员工持股占比;第三、业绩状况;第四、跌破成本比例。
理由四:定增破发批量出现 上市公司被迫救价
有一类上市公司无疑也值得关注,那便是跌破非公开发行股票成本价的股票,此类公司出手维稳股价的决心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由于参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主要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其投资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并希望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倘若让这部分投资者遭遇亏损,这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再融资无疑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一般而言,当股价破发之时,上市公司会使出全身解数救“价”。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认为,大股东参与认购的标的更值得关注。国金证券认为,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控制权,大股东参与定增一般体现了其对上市公司经营的认可。同时,由于认购存在锁定期,换一个角度而言,大股东参与定增后,会进一步为上市公司提升经营及投资收益而贡献,以谋求公司长足的发展。因此,大股东参与定增对公司长期发展及股价都起到了支撑作用。
停牌股复牌后有补跌风险 大面积停牌将加剧市场流动性枯竭
股票大面积停牌是一把“双刃剑”,同杠杆一样,助涨或助跌。停牌潮造成的不利影响,除了使得几大指数失真外,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市场低迷,流动性不好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加剧市场流动性枯竭。
最简单的道理,越来越多股票停牌,自然就将交易转向了没有停牌的股票,在下跌市场中,这些可交易标的就成为了资金出清操作对象,不仅加剧了这些股票的下跌深度,如此延伸下去,越来越多的股票跌停,越来越多的股票为求自保也加入停牌行列,从而使得市场流动性越来越少。
对于机构来说,为了应对赎回,公募基金经理等投资人不得不卖掉本来并不想卖掉的股票,因为其他股票都已停牌,于是流动性稍好的股票就成为首选的抛售标的,这部分股票被“误伤”不说,为了在市场中规避流动性风险,基金经理往往又调仓换入这些流动性稍好的股票,一环一环,都是被迫下的无奈之举。
分析认为,停牌股复牌后的股价风险来源主要有两个:
一是市场的风险。
比如说不少个股在停牌前,指数尚处在4000点上方,但仅仅经过两三个月的停牌之后,指数已落到2000点下方,那么,即便公司的质地较佳,股价也会补跌。毕竟在4000点时,市场赋予的市盈率座标或是25倍,但到了2000点下方,座标或降到20倍,如此的数据就显示出股价理应有20%的跌幅。
二是停牌事项是否符合市场预期的风险。
不少个股在停牌时称商讨重大事宜,重大事宜或有不成行的可能,这也会带来投资风险。而且,如果重组事宜低于市场预期,那么,股价也会大幅下跌。
还有业内人士提醒,由于权重股在指数中的较大影响,对于权重股停牌后复牌的情况是必须要关注的,但是个股的权重再大也无法与整个股市抗衡。
版权声明:
本文由 德云社区 整理,原文来自网络。
页:
[1]